如果某一天,你对一部电影的情节感到很熟悉,但却不记得任何一个角色的名字,反而满脑子都是小帅小美的时候。
那么请小心,你已经感染了三分钟电影解说病毒。
而你的病毒承载量和电影经典度是成正比的。
(资料图片)
简单来说就是,电影越经典,你病得越严重。
下面这种的,基本属于病入膏肓了。
via@表演过度鉴赏
安迪:听我说谢谢你,幸亏你没说主角叫肖申克。
可能很多朋友没懂我上面在说什么。
但你们刷短视频或是看别人刷短视频的时候,可能会听到这样一个开头:
注意看,这个男人叫小帅,他怀里的这个女人是小美……
这是现在很多电影解说短视频的惯用开头。
接下来可能还会有反派“丧彪”,警察“佛波勒”,肌肉哥“大壮”,邻居“小黑”,小混混“卡拉米”等等等等。
这并不是固定某一部电影里的角色名,而是整个电影解说领域通用的角色名。
因为一个引人入胜的电影解说首先要做的事情,就是让观众迅速记住角色名字,并在接下来密集的剧情中分清他们谁是谁。
所以像什么杰西卡,莫妮卡,埃伦斯,瓦伦斯,统统舍弃。
男主就叫小帅,长得丑的叫小壮,身体强壮的叫大壮。
女主通通叫小美,黄头发叫金发妹。
警察由“FBI”直接拼音过来“佛波勒”
(不要纠结为什么I被读成了L,不重要)
无关紧要的群众演员和小混混就叫“小卡拉米”,来源于东北方言,类似于小垃圾。
他们的大哥叫“丧彪”,来源于电影《监狱风云》里的人物。
这样一来,观众们能快速地厘清角色关系,理解剧情就更容易了。
随后,只需要在剧情中拼命抖包袱:
不出意外的话要出意外了。
这个长得像小女孩的小女孩。
懵逼的小美一脸懵逼。
并在结尾埋下一个悬念。
就能顺利地吸引大家点进主页去把这部“电影”看完。
via@毒舌电影
电影解说主打的就是一个节奏快,速食主义。
一个视频三分钟,三个视频讲完一部戏。
如果你看完了一个视频,就绝对会忍不住把整部电影的讲解都看完。
于是在这样的解说环境中,一部部经典电影就被割裂成了一个个小帅与小美的故事。
电影本身的观感被大大削弱了。
与其说是看电影,不如说是去了解了一个剧情梗概。
并被这个梗概的背景氛围给深深地感染了。
对很多人来说,三分钟电影解说完美地填补了自己的碎片时间。
蹲个厕所,等个公交,取个外卖,甚至看电视剧等广告的间隙,都能刷完一部电影。
不至于太拖沓,又足够有趣。
可是,这背后也显露出了一个亟待重视的现象。
速食文化让大家越来越没耐心了。
很多人是为了省去看电影的两个小时时间,而选择了直接去看三分钟的解说。
但试想一下,你从电影解说里看完的作品,真正记住的又有几部?
我们所接受到的信息,都是电影讲解博主所理解的世界。
如果博主只是单纯陈述电影内容,那或许我们还有思考的余地。
但有些视频博主为了吸引点击,都会将电影中的悬念不断放大,营造一种冲突和反转特别多的氛围。
这样一来,大家就更不愿思考了。
这一现象不仅出现在观影中,还出现在阅读中。
大家习惯了享受高信息浓度带来的快感,越来越无法专心去做一件事。
20分钟的视频要加倍速,否则就是浪费时间。
100字的内容要找课代表总结,否则就是“太长不看”。
记得前不久看了一个帖子。
楼主表达清晰,逻辑严密,事情讲得很清楚,全帖不过300字左右。
评论区却出现了好几个评论斥责楼主:不分段,没有用醒目的标识符号,看的人眼累。
300字而已,1分钟就能看完,你们已经连1分钟的耐心都没了?
不过,电影解说这个事情倒也是见仁见智。
毕竟现在的烂片实在是太多了。
一部好的电影,即使被解说得七零八落,但丰富的内核还是会吸引人再去观摩正片。
而那些垃圾片,花两个小时去看一遍,会像吞了苍蝇一样难受,看看电影解说是怎么吐槽的,也不失为一种快乐。
所以,与其说速食文化养成了大家耐不下心的毛病。
不如说是那些本就不耐心的人催生了速食文化。
优质的内容永远不缺自己的拥趸。
乐于欣赏的人也永远不会失去鉴赏优质内容的能力。
而耐不下心的人和不断产生的烂片,就在彼此不断的损耗中,互相成全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