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远海工程化养殖装备高端研讨会。人民网记者 李彤摄
(资料图)
人民网北京3月29日电 (记者李彤)“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。”“目前,我国涌现出了一批特色鲜明、产业链协同的海洋产业集群。”在近日举办的首届深远海工程化养殖装备高端研讨会上,参会专家表示,海洋经济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,要加强关键技术创新应用,健全海洋人才培育机制,鼓励多元主体参与投资。
海洋是风雨的故乡、资源的宝库、交通的要道,也是现代高科技研究与开发的基地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,要“发展海洋经济”“加快建设海洋强国”。
数据显示,2012年至2021年,我国海洋经济总值从5万亿元增长到9万亿元,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9%左右。我国也是世界第一造船大国,海洋工程装备总装建造进入世界第一方阵,海洋港口规模和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均位居世界第一。
参会专家表示,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,但仍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均衡、海洋经济关联不高、区域发展不平衡、潜力挖掘不显著等现象,在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、产出效率、内生动力、抵抗外部冲击能力上,仍有较大提升空间。
“传统的海洋产业包括海洋渔业、海洋矿业、海洋盐业、海洋油气业、海洋交通运输业与滨海旅游业等。以海洋渔业为例,近年来我国围绕离岸深远海养殖,攻克了一些关键技术,探索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工程化养殖装备,建全了管理规则、加快试验示范。”参会专家说。
挺进深远海,耕牧“新粮仓”。在茫茫大海中,有着两个足球场大小的八角网箱,看似不起眼,却颇具意义。它实现了在温暖海域养殖鱼类的世界性突破,并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渔业装备,将优质蛋白生产的主战场推进至深远海。
据中国渔船渔机渔具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,2021年我国深远海养殖规模达3965.3万立方米,产量33.7万吨,比2016年增长了22万吨。目前全国建成和在建的大型桁架类网箱46个、养殖工船4艘。已产出水产品4477吨,产值4亿元。
参会专家表示,目前行业正在积极向深远海拓展,建立养殖人员生活保障系统,完善深远海到陆地、餐桌的连接体系,探索产业规模化、盈利模式和环境可持续利用的发展思路。但也要认识到,深远海养殖存在投资大、回报慢、保障弱、风险高等特点。
谈及新兴海洋产业的发展,参会专家表示,目前海洋船舶业、海洋化工业、海洋工程建筑业、海洋生物医药业、海水利用业、海洋电力等产业,在海洋经济整体规模中仍然体量小、占比低,这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空间所在。
“推动‘蓝色经济’的高质量发展,需要进一步增强产业的核心研发设计能力、提高涉海产业链与科技创新自主性、培育高端复合型人才。”参会嘉宾建议,建立创新激励机制,增加海洋创新科技投入,增强支持新兴海洋产业政策引导。要健全海洋人才培养机制,增设高等教育涉海学科,重视系统化培育海洋专业人才。并鼓励多元主体参与新兴海洋产业投资,明晰海洋资源使用权、开发权归属,提高市场投资预期的确定性。
(责编:王震、吕骞)关注公众号:人民网财经关键词: